时间:2023/4/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走进我市首批“苏教名家”之五

日前,江苏省教育厅公布全省

首批50名“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名单我市共有5名老师入选

他们各有怎样的教育教学主张

对教育事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今天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其中一位老师:郭庆

敲击一下鼓面,让孩子们感受声音的震动;让孩子看她的口型,摸她的喉咙,面对面进行训练……1月5日,在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康复部小班的教室内,郭庆正在给孩子们上语言康复科,而同学们清晰、准确的发音,很难让人想到他们是一群特殊儿童。

00:45

用表演的形式上好每节课

年,大学毕业的郭庆来到了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任务就是用手语教语文。

这些孩子最小的6岁,最大的15岁。教学过程中,为了打通障碍,易于学生理解,表演是郭庆每节课都要用的教学形式,通过自己演示和带着孩子一起演示,让孩子们通过表演加深理解。

郭庆说,“如《拔河》蹬住脚跟,抓紧绳子,用力向后拉。我会演示给孩子们看,然后带孩子拔河。《秋天》大雁往南飞。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我会带领孩子们排队形,表演南飞的大雁。”

聋儿听力有障碍,理解方面有难度,郭庆就大量使用直观教具,把家中的碗、筷、米、面、蔬菜、水果……都搬到了课堂上,创设故事情境、表演情境,激发孩子们求知的热情。

聋儿的生活相对封闭,她想方设法带领孩子们搞活动开拓视野:去普通中学搞联谊,去广场放风筝,去汽车站打扫卫生,去养老院演出……

为了训练他们习作能力,郭庆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写日记,她每天批改。“写日记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日积月累却意义重大。”郭庆说,“从教十多年,我一直坚持做下来。孩子的日记写出了几十本,学生最终写出了流畅的语言,他们能用书面语自由表达,和健全人沟通没有任何问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

爱心拓展领域给更多残障儿童带来希望

年,学校组建语言康复部,校长对她说:“你来负责。”郭庆欣然答应。

但是当年6月,郭庆只招到了4个孩子,其中有3人还是亲姐弟。把4个孩子带回学校,郭庆开始努力教他们发声、说话。

郭庆说:“聋儿的语言训练很难做,最初,我敲锣打鼓唤醒孩子们的听觉,带着他们去用手‘摸’声音。教室里放着大鼓、锣,我把他们的小手放在鼓上、锣上,敲鼓、敲锣让他们感受声音的振动。每天都带着孩子做成百上千次地发音练习,孩子们摸我们的喉咙,跟我们脸对着脸,嘴对着嘴,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两个月后,4个孩子在听到鼓声后,都会举起小手;半年后,在喊他们名字时,他们都会回答‘到’。而孩子们的变化,也让家长们喜极而泣。”

康复部由创办初期的2名教师、4名听障儿童,发展为现在的38名教师、名残障儿童,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语言康复部得的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

郭庆还带着课题组老师编写了听障儿童康复训练系列教材:《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指导手册》、《家长培训系列教程》、《听觉训练》、《声母音位对识别》、《声母音位习得》等,填补了康复训练的空白。编制的新教材《生活中学语言》将于今年上半年出版。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工作获得江苏省残联高度认可,学校被评为省耳蜗定点机构。郭庆没有满足所取得的成绩,又把目光投向新领域——自闭症、智障儿童康复训练。

老师应该不断地充实知识,更新观念

聋生不会口语,郭庆就用手语和他们沟通,为了使自己的手语娴熟,郭庆经常对着镜子练习。看手语的方向、范围、幅度,为了规范自己的手语,手语书是郭庆每天必看的工具书,《中国手语》上下两册多页,被她翻了无数遍。“人讲话口语快,手语慢,为了使手语跟得上口语,我常常口中念念有词,手跟着上下翻飞。看电视时,我会跟着翻译手语。听收音机时,我一边听解说一边配手语。经过训练,我的手语速度终于提上来,口手能配合一致。”

郭庆说,手语是没有感情色彩的,比如“你去”口语表达,可以表达成陈述句,也可以表达成疑问句。使用手语就只能表达成陈述句。为使手语能像口语一样表达感情,郭庆要求自己打手语时配合丰富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我会用手语给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课文、讲故事,学生非常喜欢。手语成了我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郭庆还自考了两个本科和南师大的学士学位。郭庆说,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方式有多种,我们应该不断地充实知识,更新观念,拓宽认识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才能保持教育的青春与活力。

聋儿语言训练越早,孩子康复的几率越高

聋儿语言训练是一项抢救性工程,越早训练,孩子康复的几率越高,为了能让孩子说出清晰的语言,郭庆把孩子入学的年龄由3岁提到2岁,又由2岁提到1岁半,最后提到1岁以内,孩子越小,教学难度越大,这是对老师教学的考验,郭庆让家长走进课堂,每天不光教孩子还教家长。

郭庆还根据孩子的听力损失、年龄等因素为他们制订个别训练计划,一人一案,每个孩子的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每天的训练内容都不同,老师每天都要一对一给他们进行个别教学,训练内容要打印下来,记录孩子课堂表现,下午放学时反馈给家长,给孩子建立成长档案。每个孩子每个学期都有厚厚的一本,直到他们毕业。郭庆说:“对孩子的语言训练就像打磨钻石,需要一点一滴精工细作,也像绣花,千针万线,最终绣出语言俊美蓝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有近名聋儿语言康复成功,他们经过严格的训练,发音清晰、口齿伶俐,入普通幼儿园、小学就读。有的甚至考上了大学。有人问郭庆究竟有什么秘诀,她说,哪有什么好办法,一遍不行,就教十遍;十遍不行,就教一百遍。

创办家长学校教家长康复知识、技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老师共同完成,残疾孩子的教育更需要家长的参与。但是在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家长大多来自各个乡镇,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了解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心中无比的急切,但对孩子却无能为力。

为帮助家长解决痛苦,给孩子进行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郭庆成立家长培训学校。培训的内容涉及父母心理调适、角色认定、孩子语言康复知识、技能等不同方面。她还设计出一套比较系统、可操作的家庭康复训练方案,细化训练的步骤、内容,为家长提供最直接的实践指导。郭庆带领同事们每年培训家长余次,经过培训,家长调整了心态,学到了知识、技能和方法,有效提升了家庭康复训练水平。

在为家长进行培训的同时,郭庆还要求家长写笔记,记录自己培训心得,孩子的语言成长,自己给孩子辅导的感悟。除此之外,家长们还要走进课堂,观看教师上课,看老师怎样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在家长逐渐熟悉后,郭庆又尝试指导家长上课,然后让家长上公开课。在这样的培训辅导下,很多家长都能在家里给孩子上课和康复训练。

成立名师工作室,带领团队成长

郭庆是一位研究型教师,主持省、市级课题4项,其中省重点课题获省特等奖。她先后主持了邳州市名师工作室、徐州市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引领、辐射作用,带着大家共同进步。目前工作室走出特级教师1人,全国首批高级康复师1人,徐州市学科带头人2人,徐州市青年良师2人,徐州市特殊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3人。年10月,她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苏教名家”培养对象。

工作之余,郭庆经常义务到社会上翻译手语,先后去过派出所、刑警队、汽车站、看守所、法院、公证处、司法局……即使是偏远的农村,也是有求必应。碾庄、岔河、新河、官湖、陈楼、车夫山……郭庆乎跑遍了邳州所有的乡镇。

郭庆说:“我做特殊教育20多年,深知残疾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的艰难,带着他们摸爬滚打,呵护他们成长,让我备受艰辛,每当有孩子康复成功,进入普通幼儿园、小学,我都和他们难分难舍,热泪长流,因为这一路走来的实在艰难,人生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历尽艰难,才更能深刻体会收获的甘甜。”

郭庆

教育理念:敬畏职业、敬畏生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zhoushizx.com/pzsrk/141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