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玉

近日,深圳作家方钰霆散文集《读城记》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也是他出版的第五部个人文学作品集。

《读城记》

作者:方钰霆

出版:团结出版社

时间:年3月

方钰霆多年来笔耕不辍,著有诗集《裸琴》《南方的花园有阳光》,散文集《花样年华》《人间知味》《读城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营报》等近百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多篇百万余字,并多次获奖。

《读城记》共收录方钰霆年以来创作的散文六十篇,分为《蛙鸣三省》《家乡书》《读城记》《无冕之王》《职场、诗与远方》《开渔季》《中年记》七个章节编纂,作品大多是非虚构的作者亲身经历,内容包括对家乡景物的描述和感想,对故乡亲人的回忆,与城市基层打拼者的交往,担任编辑、记者期间的所见所闻,在企业工作的经历,生活随笔,人到中年后的体悟等等。作者文笔细腻流畅、情感质朴生动,文章极富生活情趣并饱含人生的哲理。方钰霆说,希望自己的作品既有时代感又能表达出真性情,可以直抵读者的心灵。

▲深圳作家方钰霆

《读城记》

前言

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人,一旦离开家乡,便会生出故乡情结来。越远越浓,愈久愈烈,以至于成了结,结又成了愁。”对于我来说同样如此,自二十多岁离家,至今二十多年,魂牵梦绕的始终是小时候在家的情景,就像放电影一样反复出现,这情景仿佛成为离家游子的伤口,想一下就得舔一下,不舔就会疼,不写下来就会犯魔咒,让人不能自拔,早些年因为住得离家近,还不怎么疼,这种情况近两年离家远后尤其严重。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断断续续地写一些记忆性的文字。简单地回想一下,自年开始写作一些回忆录式的文字开始,至今,我已经写过三百多篇,大部分都是类似的题材,在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刊登过一些。虽然我在世纪之交也曾经写过,但只有几篇,不成系统,年至现在才算是较为系统和有意识地写,原本写作和发表不是我主要的目的,既然开始写,也不会轻易放下。

既然开始写东西,不免要给别人看,同时也会看看别人怎么写,或者说看一些文学大家的文章,看看别人的写作特点,也好借鉴一二。这几年陆陆续续也读过许多散文大家的作品和学习过关于散文写作的文章,依然有不得要领之感,总体还是学习为主,借鉴为辅。可以说,还在不断摸索之中。

作家于坚曾经说过:“散文是最基础的写作,也是最开放,最具有创造空间的写作。散文没有边界,怎么写都行……散文不是什么轻骑兵,而是一种高难度的写作……”这么说来,散文其实是开放式的,怎么写都行,但从另一个次面也说明了散文的易写难工,需要不断地摸索探讨,积累经验。我在散文写作的中,遵循边学习,边思考,边写作,边总结的方法。就是学习名人大家的名篇,思考他们的写作脉络方法,开始潜心写作,而后分阶段总结与前段写作的不同点,也便对散文写作有了只鳞片爪式的感悟。

写散文,第一点我觉得是要有思想,有所思才会有所想,散文写作需要有思想,有内涵,显示正能量,这样才能打动人,作品才能直抵人们的心灵,这样才有吸引力,阅读中有鉴赏性,阅读后有影响力,作品能折射出思想的光辉,给读者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启迪的作用。经典名篇往往有多方面意义,时而引领一个时期的散文创作潮流,不只是在影响读者,更重要的是引领散文作者,成为散文创作的导向,这也就是散文作品的意义。

其次,我还认为,散文要写得有意思,好看,吸引人,要有趣味性,要有生活的情趣。散文写作必须有意思,才能吸引人,只有描写的绘声绘色,妙趣横生,人家才愿意看,从文中获得一种精神享受和愉悦。要通过“味道”调起读者的胃口,读者是以“悦读”来回报散文作者,也是一种“写”与“读”的互动,论散文创作的趣味性,朱自清堪称楷模,他写的《荷塘月色》《南京》《看花》等都极富趣味性。

第三,写散文要有个性,每个作者都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能都是“老面孔”、“千人一面”,张三有张三的风格,李四有李四的风格,写出千人千模样,万人万思想,这才能写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悟,突显自己的写作风格。且每个作者的写作风格、类型、抒情、叙事的方式也不同,呈现给世人的作品必然会各有千秋,异彩纷呈。这样也就“去模式化”,写出真正的散文作品。

最后,我觉得写散文要有真性情。好散文浑身洋溢着“真性情”。如同作家姜琍敏所说:“表露着真实的生活和自我;吟咏着作者的个性和特识;饱蕴含着歌者的深情与大意。”散文创作从生活中来,从大众中来,都是亲身生活真正的体验、感受和人生经历,抒的都是有感而发人间情,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理应表达出“真性情”,也就是常说的真情实感。有真情,就要在散文作品中带有感情色彩,有实感,就要在散文作品中体现自己的切实感受、思想,有真情才能产生真正的诗意。

具体说到我的这本《读城记》,由我这一年的随思随想随写的60篇文章构成,分为七个章节编纂。第一辑《蛙鸣三省》主要是一些对于家乡所见景物的描述和感想,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排列,其中《秋月桂花香》发表在菲尼宾《世界日报》副刊,《夏日蝉鸣》发表在《香城都市报》副刊,《聆听雪花的声音》发表在《散文选刊》和《香城都市报》。

第二辑《家乡书》主要是家乡的一些回忆文章,主要写了父亲、母亲的几件小事,其中《母亲的豆腐圆子》发表于《安徽科技报》副刊,《父亲与牛》发表于《香城都市报》副刊,《陪父亲看升旗》发表于《通辽日报》《纳雍报》两家报纸副刊,《陶罐与腌菜》发表在《邳州日报》副刊。

第三辑《读城记》主要写我进城后认识结交的一些朋友,包括小店店主、修鞋匠、菜贩、小吃店主等,以及城市生活的情况。其中《小吃店老乡》发表于《甘肃农民报》,《左邻右舍》发表于《楚天都市报》,《修鞋匠》发表于《滕州日报》。

第四辑《无冕之王》是我在深圳特区报社担任编辑、记者期间的所见所闻,分九篇分别写了十多个曾经的同事的事情,以及结识的几位撰稿人,还有就是深圳企业内刊的事情。

第五辑《职场、诗与远方》写的我在企业工作的一些经历,多位前同事的事情等。第三到第五辑为长篇散文,还没有投稿,等找到合适的机会再投稿。

第六辑《开渔季》写的是一些小感悟,其中《开渔季》一文刊于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报》京华美食栏目;《戏曲里的乡愁》是一篇书评文章,分别发表于《劳动午报》《银川日报》《邢台日报》《湄洲日报》等四家报纸以及学习强国平台;第七辑《中年记》是关于人到中年后的体悟。其中《我的大学》分别发表于《香城都市报》《今日镇海》《梁园》三家报纸副刊。总体看来,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也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方钰霆·于浙江宁波

年3月

审读:喻方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zhoushizx.com/pzsjj/14122.html
------分隔线----------------------------